限量商品,彩妝,鈦金屬,錶帶,餐盒,餐具,鍋具,便當盒,營養午餐,露營,癌症,罕見疾病,SPACE X,LISA,GD,台積電,LV,BV,BMW,BENZ,TESLA,輝達,黃仁勳,IF設計獎,鈦,LVMH,保時捷,日本,JAPAN,設計,鈦金,屬,GQ,Snowpeak,Audi,VW,00887,deepseek,新光三越,亞亞

  • 訂單查詢
    聯絡我們
    購物說明
我的購物車
讀取中...請稍候

商品編號:TiCupS110

商品編號:TiCupS110

鈦單層多用途杯 - 350ml ( 99% 鈦金屬打造,一體成形結構 )

TWD $750 ~ 3,520

TWD$ 660 ~ 2,399

-請選擇-
商品規格
運送&付款
運送方式
  • 一般宅配
  • 全家超商取貨
  • 7-11取貨
  • 萊爾富超商取貨
  • 國際快遞
付款方式
  • 轉帳匯款
  • 信用卡分期付款
  • 信用卡
  • 萊爾富取貨付款
  • 7-11取貨付款
  • 全家取貨付款
  • 信用卡

商品詳情


 

TIGT

鈦單層杯 350ml

預購優惠

1. 價格 660元 / 只 (有顏色也同樣價格)

2. 一次購買一組四個-直接升級不同顏色不加價

(顏色隨機出,但每一個都不同色澤)

3. 出貨時間約在 4 月底至 5 月上旬

 

鈦單層杯的用途

1. 擺放於浴室之中,盥洗漱口使用,不怕生鏽或氧化,更不用擔心潮濕水氣。

2. 家中常駐水杯,常溫飲水可以使用。

3. 牙刷、洗臉刷等擺放使用。

4. 筆筒或小物置物使用。

5. 化妝品刷具清洗擺放使用。

6. 可當成餐具筒,擺放湯匙或叉子置於桌上或是置於烘碗機內。 

 

  特別事項  

1. 進洗碗機洗滌可能會導致顏色外層褪色,不會有毒性釋出,但外觀會較不美觀,介意者請勿置於洗碗機內。

2. 單層杯不斷熱也不阻冷,裝熱水會燙手,裝冰水可能杯子外緣會流汗,桌上會留有水漬。

 

規格

直徑 55mm 高度 100mm

重量 約 40g

 

 

杯子的由來

杯,主要為日用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雖近代飲食西化,有用其置入糕點或其他精緻甜品,但基本功能還是承托入口之物為主,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有平底、圈足或高足。

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製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較少聽到的河姆渡文化,主要是分布於中國浙江杭州灣南岸平原地區至舟山群島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年代大約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前,因以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掘最早,故稱作河姆渡文化。)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隻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均各窯。其中磁州窯釉下黑彩裝飾頗為鮮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內心常印有小花草為飾,明清時其製杯最為精緻,其胎輕薄,其釉溫潤,其彩艷麗,其型多樣。明代有著名的永樂壓手杯、成化鬥彩高足杯、雞缸杯等,中早期多見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無把,還有帶蓋或無蓋的分別,裝飾手法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種單色釉。
瓷盞,飲茶用具。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較飯碗小,較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所見實物器形為直口直腹壁,餅狀平底,施青釉,開細碎紋片。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代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唐時茶盞又稱“甌”,陸羽《茶經》中說:"甌越州上,口唇不捲,底捲而淺,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見越窯盞的大致形態。越窯盞多配有盞托,其托常常設計成荷葉捲邊狀,上托蓮瓣狀茶盞,頗為精巧動人。越窯盞胎質細膩,釉層均勻,釉色青綠,被陸羽稱為上品是理所當然的。邢窯盞以"白如雪"而聞名,且"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唐時南北茶盞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為常見器型。
宋代鬥茶之風大盛,因便於觀察茶沫白色的緣故,所以特別崇尚建窯和永和窯的黑釉盞。連宋徽宗趙佶皇帝也不例外。他在《大觀茶論》中直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有玉毫條的盞即是人們常說的兔毫盞,產自福建建陽窯。宋時盞型大致有兩種:一為小淺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種為撇口,如喇叭,小淺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均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製茶盞。
元代黑釉茶盞相對減少,多見青白釉製品。元代茶盞多直口、胎體較為厚重。明代以宣德白釉盞製作最為精美。成化、嘉靖青花盞次之。明代盞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闊下窄、圈足較淺,裝飾上多繪釉上青花圖案,亦有鬥彩、五彩和單色釉裝飾。清代茶盞的器形、裝飾手法、製作工藝均勝過前朝,其粉彩和琺瑯彩繪畫裝飾的小盞更是精美絕倫。基本器形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後期相對低、小、淺,皆修制規整。
杯盞的發展史上,兩者相較,杯的產生在先,盞在後,杯多用以飲酒,盞多用以飲茶,杯的器形較小,盞的器形較大,杯多高腳,盞多圈足,杯的紋飾簡約,盞的紋飾繁雜。透過杯盞演變,可窺悟中華民族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杯子也是勝利的象徵

《周禮》載有個叫刀常的官員,曾以一面掛在竹竿頭上用壕牛尾巴和彩色羽毛製成懸掛於百步之外的銀製酒杯,射中者即以酒杯為獎。至隋唐友以錦緞做的旗作為獎勵優勝者的紀念品,稱之為“錦標”。

9世紀唐玄宗時,圍棋比賽的優勝者獎以蓋金花碗。宋朝時盛行的賽龍舟比賽,也以銀碗為獎。方法是將銀碗懸在重點的標杆上,先到者即獲銀碗,稱之為“奪標”。

在西方,獎杯則源於英國的愛杯。據西方史籍記載,英國有一個叫愛德華的國王有一次坐在馬背上,接過別人敬給的一杯酒來喝時,被刺客從背後一刀捅死。從此以後,在英國的宴會上便形成了這樣一種禮節:一個很大的酒杯,在來賓中依次傳遞,環行一周;每當一位賓客接過酒杯時,不僅自己要站起來,而且連在他旁邊的人也都要站起來,表示“保護”飲酒者不致像愛德華那樣被人暗算。這種禮節中的酒杯,稱為愛杯(Loving Cup)。愛杯在當時是奉獻給“上等人”的珍貴禮物。後來,人們轉將這種“愛杯”贈送給比賽的優勝者,從而演變成如今的獎杯。

 

 

 

 


鈦單層多用途杯 - 350ml ( 99% 鈦金屬打造,一體成形結構 )

TWD $750 ~ 3,520

TWD$ 660 ~ 2,399